最新消息新聞訊息

2022 - 06 -23

【財訊】電動巴士駛向國際2》機器人電焊、組裝一條龍 華德動能建置祕密基地衝海外市場

 

2022/06/23 07:00  文|林苑卿
 

華德動能母公司車王電位於台中港的智慧工廠,將於第四季啟動量產;未來,將以生態系統整合模式服務客戶,插旗全球電動巴士市場。


走進位於台中港一座巴士生產廠,正在電焊與組裝的不是產線人員,而是一支支機器人手臂。這是華德動能母公司車王電子投資的全新電動巴士及關鍵零組件生產廠,首度結合機器手臂、物聯網系統、CPS(虛實整合系統)三項技術,人員則是搭配著AR(擴增實境)完成組裝作業,未來華德動能的電動巴士,都將在這座生產廠的一樓完成組裝。
 

生產線導入AR 提升焊接精準度

這座鋼構的現代化新廠,從第一層至第四層樓,將依序生產電動巴士底盤與車體製造;動力傳動系統組裝,及零組件加工;BCU(電池控制模組)、鋰電池BMS(電池管理系統);與電池組裝等電動巴士系統模組。這一條龍生產線可望成為亞洲相當先進的電動巴士智慧化工廠,更重要的是,它將會是華德動能打進世界杯的重要基地。

「電動巴士要電焊的點很多,不能漏掉,所以台中港新廠電動巴士的電焊與組裝,我們會導入AR與機器手臂。」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引以為傲地說,新廠採用台灣一家新創團隊的技術,在生產線導入AR技術,電腦會告訴每一位焊接人員,正在焊接處的精準度,不僅可以降低耗材,還能進一步提高焊接精準度。

甚至,早在2020年時,華德動能內部的電焊訓練就已導入AR技術。先讓受訓人員戴上AR眼鏡,在電腦螢幕上呈現的電焊焊條,會跟實際的一模一樣;系統還採用了歐洲技術檢定標準,可以幫學員打分數。在電焊人才缺口擴大,又很難訓練之際,華德動能卻透過AR的虛擬訓練,大幅縮短學習曲線,藉此逐步彌補人力缺口。

未來,這座第一期年產能規畫預計高達1千7百輛的智慧工廠,不僅要供應內需市場,更是華德動能插旗海外市場的一塊關鍵拼圖。「我們希望這是一個Demo Site(展示場)。」蔡裕慶描繪腦海中爭取國際訂單的藍圖說,假如客戶非常認同台中港智慧工廠的製造模式,客戶可能不只光買整車,也可能會採購次系統,就從這裡生產出口。
 

整合車王電經驗 可望直攻歐美

當然,光是興建一座智慧工廠還遠遠不夠;但若再結合母公司的海外通路、綿密的海內外生態系統,華德動能將來就擁有擴大海外市占率的實力。

在海外通路方面,過去車王電很早期就在海外設立據點主打內需市場,如先後於1988年、2000年,在美國、英國成立子公司,深耕歐美通路已超過30年,因此旗下汽車零組件高達90%都是外銷,也熟悉海外市場的運作。

▲華德動能母公司車王電位於台中港的新廠,將成為打進全球市場的重要基地。(圖/資料室)
▲華德動能母公司車王電位於台中港的新廠,將成為打進全球市場的重要基地。(圖/資料室)

「在很多領域,我們很少有競爭對手,而且毛利率都超過50%,表示有一定的技術能量。」蔡裕慶透露,未來在美國肯定會繼續做投資與合資,在歐洲也會持續擴展,逐漸成為爭取海外訂單的重要通路。

此外,車王電持續透過投資、收購、策略結盟,已在國內建構出一個廣大的生態系統,涵蓋上游關鍵零組件、充電樁至下游電動巴士,與雲端後台管理系統,並以生態系統的模式服務客戶。

例如,先是在2011年取得華德動能高達50%以上股權;2021年再透過華德動能收購全台最大公車動態系統服務商銓鼎,以3G、4G無線通訊、全球衛星定位等技術,補齊車王電生態系統中很重要的大客車雲端後台管理系統,如智慧充電排程,甚至未來可以做到電網管理。

「這也是日本住友商事在很短時間內,就決定投資華德動能的關鍵原因,看準我們發展的是一個生態系模式。」蔡裕慶胸有成竹地說,如果只會製造一輛車,價值會被限制住,但軟體系統卻不會被完全綁住,可以銷售到世界各角落。
 

Profile 華德動能
成立:2005 年
資本額:10.1 億元
董事長:蔡裕慶
2022 年底累計電動巴士出貨量:預估超過300 輛


獲住友商事投資 正式外銷日本

而華德動能獲得日本住友商事投資後,4月雙方便宣布合作開發、設計的電動巴士,由華德動能提供技術授權與關鍵零組件、日本西鐵組裝電動巴士正式外銷日本市場。

不只是日本,根據市調機構Statista統計,截至2021年1月,光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大客車數量就高達1.28萬輛,而以印度人口超過1百萬的城市多達25座計算,還不包括人口數1百萬以下的城市數量,印度汰換燃油巴士為電動巴士的市場規模,至少是台灣約1.6萬輛的25倍大。

更不用說,還有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再加上先進國家如日本、美國等市場的需求;蔡裕慶樂觀地認為,電動巴士確實是一塊誘人的市場商機大餅,華德動能挾著集團資源,未來不僅要供應內需市場,也要積極拿下比台灣大上數百倍的海外訂單。

 

網址連結

< BACK